8月20日,國家醫保局正式編制印發《物理治療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(試行)》,《消化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(試行)》和《疝、甲乳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(試行)》。
利用聲、光、電、磁以及溫度等因子的物理治療應用廣泛。例如對光敏感的藥物進行光照,可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;高強度超聲波可清除腫瘤細胞;低溫可促使殘余腫瘤細胞凋亡。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此次發布的價格項目指南將現行物理治療服務項目整合為32項,并增設7個加收項目、擴展1個項目,全面覆蓋康復、腫瘤、皮膚、口腔等學科。
“以光照射治療為例,原有項目較為繁雜,有的按治療目的立項,有的按光源不同立項,還有的按照射方式立項。”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指南依據治療原理將其整合為光敏、光動力、紫外線等多個大類,更加清晰簡明。
同時,指南將治療原理相似、資源消耗相近的物理治療技術,合并為一個或一組價格項目。例如將消融治療下的射頻、微波、冷凍、激光、等離子等多種方法,統一整合為“消融治療費”。
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說,指南還結合臨床實際,精確區分不同場景下的技術難度與風險,實事求是設置相應的價格項目或加收、擴展項目。例如康復理療科主要應用中低能量激光治療,用于改善代謝、消炎鎮痛等;皮膚科、口腔科、眼科等主要應用中高能量激光治療,實現對贅生物的切除和淺表腫物的照射治療。指南按應用場景將激光治療分為“激光治療費(理療)”和“激光治療費(淺表照射)”。
此外,指南關注物理治療領域的創新技術,為符合條件的醫療技術統一明確了價格項目政策。例如設立復合集成式冷熱消融項目,可實現一針集成超低溫冷凍與高溫加熱,通過多模態復合方式摧毀病灶。
截至目前,國家醫保局已發布31批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,將持續指導各地加快落地實施,發揮價格政策的引導作用,推動更多高水平、創新性的醫療技術加速進入臨床應用。
以下是物理治療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(試行):